人類們,你想「膠渡餘生」嗎?

你期望你與你的下一代活在膠堆中嗎?

強颱風「山竹」襲港過後,四周滿目瘡痍,尤如電影《明日之後》的慘況。除了遍地玻璃碎片瓦礫、一排排倒塌的樹木,最令人感到觸目驚心的莫過於杏花村災後佈滿海洋垃圾的場景。在一堆堆海洋垃圾當中竟能發現遠至20年前的可口可樂膠樽、也有1996年的麥當勞發泡膠盒仍然完好無缺 。

加勒比海國家多明尼加非政府組織公開發表的一段影片,可見首都聖多明哥海灘佈滿大遍塑膠垃圾,海水不停將垃圾推向岸邊,翻起一浪接一浪的垃圾。據粗略估計那遍海洋垃圾數量竟多達30噸以上,當中包括大量的寶特瓶、外帶食物容器和保麗龍。

一群學生來自馬尼拉聖巴達大學學生志願工作者到馬尼拉灣淨灘,目到整個海灣已變成垃圾山,期間他們在海灣清理時被一波接一波沖上岸的垃圾巨浪撲打,足見垃圾禍害之深。

你有想過未來日子嗎?

不難發現地球正以不同形式向我們宣示不滿;根據Litterbase所收集和總結的研究結果,海洋垃圾中,佔了60.29%是塑膠,其次是漁業(塑料)佔了7.66%。然而這些海洋垃圾的禍害亦已逐步開始浮面;打開報紙不是在擱淺的鯨魚體內發現大量塑膠垃圾,就是海豹被漁網纏著差點喪命,近期更有報導漁民所捕的魚獲體內發現塑膠粒、塑膠片,海鹽含有微膠粒…細閱這些報導後,你應發現到終究我們的食物鏈已開始受到威脅及破壞;試想想微生物食微膠粒,細魚食微生物,大魚食細魚,大魚被人類食落肚;最終就是我們所食的全是塑膠。

『掃膠』迫在眉睫

要知道一個膠樽自行分解時間長達400年,有些塑膠物料更是永恆不解,所以消滅海洋垃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減少塑膠,亦即是源頭減廢。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被形形式式的塑膠產品所佔據,膠袋、膠樽、膠餐具、膠紙、塑膠玩具等等…想要減少塑膠製品的方法最簡單直接就是全面禁用,但當然這是異想天開,難於達到。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將塑膠回收重用,除此之外還要大家多加配合儘量少用塑膠製品;多個政府及環保團體亦積極推行多種方法鼓勵及教育市民如何減廢及回收。

『走塑』請自備

大多數的你一定知道「BYOB」自備的概念,近期環保團體更鼓勵大眾少用即棄餐具,包括外賣膠杯及飲管,因此你會聽到BYOU(自備餐具)、BYOM(自備杯子)、BYOS(自備飲管)等字眼。當然這亦鼓勵了科學家們加快研發更多的物料以取代塑膠,例如以營養豐富的海藻製造可食用兼生物降解的製品;亦有可於自然分解的無毒PHA(聚羥基脂肪酸酯)。

回收再造 – 與膠共存

塑膠確實帶給我們許多好處,但要保護這個世界就一定要取得平衡,將塑膠回收再造無疑可以減少污染地球、減少海洋垃圾的其中一個重要方法。將膠樽回收變成塑膠粒,再變成衫、褲、鞋或其他產品;據了解一對波鞋需要用上11個膠樽的膠粒,既重塑廢物的價值又達到環保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