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子商務的優劣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 E-Commerce)的出現改變了傳統行銷與零售的模式,以往要透過實體交易才能完成的零售買賣,如今安坐家中也能在網絡上輕鬆完成。隨着其迅速發展,電子商務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並有效地處理各式各樣的交易。那麼,實際上電商是甚麼呢?其起動流程又是如何?現在讓我們逐步深入探討。

甚麼是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指透過電子化技術(網絡)為媒介進行的經濟貿易活動。現在主要應用於B2B (Business to Business)、B2C (Business to Customer)、C2C (Customer to Customer) 、C2B (Customer to Business) 的營商模式。簡單而言,其存在價值在於大量節省客戶和企業的空間與時間,提高交易效率。最為人熟悉的就是網店的營運,如國內的淘寶、天貓,國外的eBay、Amazon 等。電子商務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1960 年代,當時的企業間透過電子資料傳送訂單,或使用電子貨幣轉帳等。直至1990 年代,隨着信用卡與線上付款平台的普及,電子商務不再局限於B2B,傳統的產業開設網絡銷售平台,讓消費者可利用網上購物車進行採購。電子商務發展至今時今日,除了方便消費者消費,企業還可以植入廣告、發放電子折扣劵,採集客戶的意見以分析客群、消費行為等。

電子商店有甚麼優劣?

電子商務最大的優勢在於其不受時間、地理限制。大部分實體店店面都均有營業時間的限制,然而在網絡世界中,交易則可以24 小時全年無休地提供服務。再者,經營網店實際上降低了成本,傳統的實體店需要負擔店租、水電、僱員薪酬等費用;而透過電商平台創業便可在前期投資時免去這些營運成本。此外,也降低了傳統模式的廣告宣傳成本。網絡廣告有互動及個人化的特性,能夠針對不同消費者或客戶群作出合適的廣告,而且成本比刊登廣告於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等較化算。而且,若想把企業業務拓展至全球,擴張到其他國家的市場,實體店面的限制很多。相反,網絡上則能快速有效地發掘全球的客源,節省傳遞訊息的成本與時間,電商顯然更為優勝。

然而,經營網店也要考慮不少問題,例如未能解決一些即時性的問題。由於缺少店員與顧客的面對面溝通,消費者若有任何疑問,店主未必能即時提供解答,有機會致使客戶流失。此外,沒有實物的參照也會打擊消費者的信心。他們最大的憂慮就是貨不對辦,僅能透過網絡上的照片、影片或文字敍述來了解商品。對於網店商品的真偽、質量存疑,成為消費者購物的一大阻力。再者,貨物交易方式雖十分簡單方便,但耗時較久,有別於實體店直接取貨,網店送貨需時,使消費者的消費滿意度降低。期間,還要承受寄送失誤的風險。加上電商世界的競爭不容忽視,所賣的商品與服務要在網絡世界中突圍而出,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