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工程會議—香港中文大學

中小學受資源所限,提供給學生STEM課程雖然富有心思,但相比起資金充裕、權威雲集的大學,還是略嫌不足。2019年7月5日,香港中文大學創新科技中心舉辦55週年校慶人工智能工程會議,記者此日到訪中大,一探大學資源與中小學的分別,看看是如何將STEM的知識傳遞給中學生。

是次活動主要邀請中學生參加,在不同時段設有四個講座以及五個「實驗室大冒險」,學生們透過聆聽教授們的分享,以及觀看實驗中學習。記者跟隨其中一隊中學生導賞團,從康本國際學術園走過崎嶇長路,到達何善衡工程大樓。在實驗室的職員隨即在銀幕上放映顯微鏡下的細胞,講解其研究團隊所研製出的「自動篩查疑似病變細胞檢測和可視化程式」。看著學生面面相覷,明顯不懂得分辨癌細胞,職員微笑介紹編程如何能利用卷積神經網絡,從數碼化的樣本裏用電腦篩查細胞,減低醫生人眼分辨時可能出錯的機會,大大提高診療時間同時,偵測早期病原,讓病人儘早發現患病。只需15秒時間便能完成篩查的編程,其準確度為96%,等同於一名需要20分鐘高級顧問診症時間。

除了醫療用途,STEM還在建築學上起到很大作用。例如現在編程已可取代設計師手動設計模型、計算符合力學方程的工作。電腦會根據設計師所繪出的初稿和輸入的物料、價錢等因素,自動計算出合適的模型,供設計師選擇。又譬如,激光雷達幫助考古學偵測古墓規模、形態、陪葬品的排列模式等,減低開墓時對文物的損傷。日常生活中,如自動導航系統可幫助駕駛者留意路面情況,在探測到有障礙物時車子會自動躲避或停駛,有望令發生車禍的機率降低。實驗室裏展示出的技術和研究成果都來自於中文大學的教授和學生,有些產品即將推入市場,做到把STEM融入生活、事業中。

當日,令中學生最為興奮的莫過於「夾公仔機」。由和聲書院、工程學院的同學自主研發,用作和聲院慶時的遊戲玩具,這部夾公仔機完全具備一部商用機的功能,玩家操作如同真的在夾公仔 ── 除了把獎品從夾得的公仔,換成文具套裝、薯片外。同學們躍躍欲試,紛紛排隊試玩。可見,研發機器的同學將STEM融入生活、甚至娛樂之中,這讓我們看見一條新的道路 ── 不一定需要購買一部商用機器才可投入市場,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和編程知識,加上組裝能力,任何人都可以拼湊出一部完整的機器。尤其是在立體打印技術越趨平民化的日子裏,一手一腳繪出原稿,由零開始設計和製造機器不再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