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及物流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然而面對連年的外來競爭, 行業的發展可謂雪上加霜。近來,有初創企業以國際寄件平台便利大眾, 在發展業務的同時, 推動香港物流業發展。我們十分榮幸邀請到Spaceship的聯合創辦人Chilam 和Stanley 接受訪問。
寄件快遞從此不再繁複
Spaceship 是香港首個以數據及人性化的快遞搜索和預約寄件平台。通過此平台,用戶可即時於網上比較各個物流選項,如寄件路線、時間、價格等資料,更可於幾分鐘內完成寄件預約。有別於以往繁複的寄件程序,Spaceship 讓記者不禁想起Airbnb 租住民宿平台。問及是否相同的概念,Stanley 笑言:「你也可以說我們是物流界的Trivago,在我們平台寄件所需的資料一應俱全,用家可以盡情比較價格。」除此之外,他更指出使用其軟件,可享不同大型物流公司的優惠價格,甚至低至六折,便利又實惠。

「香港如此先進的地方,物流行業卻仍如此傳統,尤其在跨境物流上,因此我們希望開發一個能讓物流輸送融入日常生活的系統。」
國際快遞運費比較預約平台,在香港仍是新穎的概念。談及創立Spaceship 的最初理念,Chilam 坦言:「最初其實是在做一個供應商培訓的大項目,物流只是其中一環,後來發現我們原本的項目範圍太大,很難維持下去。」與此同時,他們發現了香港市場的物流需求。「很多人其實需要物流方面的支援,但是他們不會用,又或者是找不到渠道。」因此,他們決定集中於發展物流的部分,最後出現了Spaceship 這個國際寄件平台。
「貼地」加「User-Friendly」成關鍵
去年Spaceship 在JumpStarters Global Pitch 比賽中獲得頭五名的佳績,成功晉身決賽。問及致勝的關鍵,Chilam 指出:「我們的發展項目是針對市場需要,真正解決香港人的問題。再者,Spaceship 的平台簡易清晰,相信是因此突圍而出。」Stanley補充,其實每間物流公司都有其長短處,有些是在禁運品的限制上,而有些是在地區的限制上。因此,他們的平台讓港人除了慣常使用的順豐外,多了更多的選擇,以打破這些限制。
港人自救 共同抗疫
疫情漸顯嚴峻,問到對物流業的影響,他指出很顯然地使物流的需求更大,因此這段時間亦更多人認識到Spaceship。因為抗疫期間,港人需與海外的朋友互相支援,在抗疫物資的傳遞上,物流業擔任了相當重大的角色。
「幫得幾多得幾多」
抗疫期間,港人為口罩而「頻撲」。Spaceship 創辦人認為作為香港人,理應出一分力,共同抗疫。因此,他們甚至暫停了部分發展,轉而接觸他們並不熟悉的層面——採購口罩,再以低至成本價賣出。然而,實際操作上其實十分困難。於全球不同地方採購口罩,不只需要大量資金,甚至會遇到詐騙的問題,因此令他們的負擔百上加斤。他們最氣餒的時候,是「Haters」的不理解,「有時候其實已經很努力去做,不過仍然會受到指責。」Chilam 很快又展笑顏:「所幸同事們亦十分正面,不斷努力下,亦有一些支持者的出現,令我們能重拾信心堅持下去。」
Chilam 常言:「幫得幾多得幾多」,問及其以初創公司幫助港人的原因,他指:「我們看到社會上物資短缺的問題,而且抗疫難關重重;恰巧公司的業務在這方面能有所幫助,相信作為香港人,每個有資源、有能力的人亦會嘗試從中找尋可以幫忙的位置。」因此,當時他們並沒有想太多便落力幫忙。
未來,他們希望能成為客戶個人或商業上的日常工具。作為國際物流平台,其應用與普及度望能「拍得住」GoGoVan、Lalamove 等,也期望業務能在全球擴張。在香港物流業發展上,他亦希望Spaceship 能成為其中推動發展的工具,將其提升至更高的境界。
提到分享成功的秘訣,Chilam 指「Focus 很重要,我們起初把計劃想得很大,很廣。但是後來發現,集中於一個項目,把細項處理好,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他們又言堅持十分重要,不要怕吃虧,「因為要成功必會有所犧牲」。